2023年2月6日土耳其發生規模7.8強震,傷亡人數高達上萬多人,土耳其與臺灣均位於板塊高度活動的地區,地震頻繁,因此也有地震觀測網與強震即時警報系統,居住在地震如此平凡的地區,應該更加了解地震的原因及預測地震的方法,以降低地震對我們造成的傷害。

 

地震波的分類

地震發生時,在震源引起的能量以彈性波從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,依照傳播路徑分為兩大類:經過地球內部傳播的稱為「體波」(包含P 波與S 波);地震來到地球表面形成的波稱為「表面波」(包括洛夫波與雷利波)。地震波的能量會在傳送途中減少,所以當地震波傳得越遠,所帶的能量越少,我們感受的震動也就越小。要是只考慮地震波的傳送速度,不考慮波的衰減狀況,我們在地表上感受到的震動,順序應該是P 波引起的上下震動,然後是S 波引起的水平震動,最後是表面波引起的長週期震動。體波之中,P 波的能量衰減較快,所以在淺層地震或離震央很近的地表,才會感受到明顯的上下震動,而深層地震或是距離震央較遠時,因為P 波的能量已經很微弱了,所以地面常常感覺不到P 波帶來的上下振動。

 

 

地震可以預測嗎?

地震發生在地底下,無法一眼看穿,對於地震發生的機制與過程,目前科學家還沒有辦法充分解析,也無法預測地震,雖然民間有許多謠傳預測地震的方法,但這些理論都未通過科學的方法驗證。然而,地震是因為地層錯動所造成,在錯動前所產生的變化,包括地層受到擠壓產生的變形,以及相關的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學現象,像是地下水、地殼形變、地磁等,比較是否有明顯差異,或許可預測地震。

 

 

本文原文刊登《國中校園特刊 Mar 2023》,本刊物是專為5-9年級設計的素養刊物,想輕鬆掌握整年時事素養話題,歡迎訂購! >>立即購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