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刊登/國中校園特刊 OCT 2024 |14版 閱讀地球村
有位學者曾說:在古代,歷史學就是一門帝王學。這是因為要成為帝王將相,就得透過學習歷史,從過去的事蹟中吸取教訓,才能獲取成功的經驗。畢竟人生在世不過數十載,能親眼看到、親耳聽到的其實很有限,因此得藉由學習「歷史」來讓人的眼界超越時空的限制。在王朝的命名上,也是如此。
早期各王朝的名稱大多是直接沿用部落名稱,或是開創者當時的爵位名稱,即使是發揮創意的「新朝」,也不曾考慮太多。到了宋朝時,「黃袍加身」謀朝篡位的趙匡胤,因曾任宋州節度使而以「宋」為國號,文人只好發揮創意、努力穿鑿附會,才替「宋」字找到「順應天命」的遮羞布。之後從蒙古人建立的「大元」王朝開始,為了避免不合適的名稱造成後世子孫的困擾,王朝的創立者都曾經好好的構思過王朝名稱。那麼,王朝名稱在命名上應考量哪些要素呢?
首先,一定得彰顯這個王朝的正統性,也就是要有獲得上天認可的證明。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得符合「陰陽五行理論」中的「相生」或「相剋」的理論,例如:第一個一統天下的秦朝,便是依據這套理論推算出自己屬於「水德」,因此將王朝的顏色改成符合水德的「黑色」。又例如,屬於「火德」的宋朝,在文人穿鑿附會下,「宋」就是股商的後代,而其祖先剛好就是遠古時代掌管火種的「火正」,如此的巧合正是符合天命的象徵。
其次,最好讓每個階層的人都能接受。例如:蒙古人為了取得漢人的認同、採《易經》的內容,選了一個包含蒙古人喜歡的「大」、漢人也接受的「元」為王朝名稱。又例如,藉由白蓮教力量成立的「大明」王朝、一方面符合白蓮教的「明王」傳說:一方面「明」字結合了「日」「月」二字、也能獲得讀書人的認可。
除了上述兩點外,在王朝的命名上,還得證明自己比上個朝代更有資格繼承天命,以增加其王朝統治的合法性。就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,也是第二個人主中原的非漢人王朝——「大清」來說,它得考慮的地方比前面幾個王朝還要多。
提起大清,我們習慣上稱它為「滿清」,因為它是由中國東北地區的「滿洲人」所建立的。但滿洲人其實屬於北宋時的女真人後裔,當年「完顏阿骨打」統一女真部族後建立「大金」政權,並在靖康之難後統治中國半壁江山。後來,大金遭蒙古人滅亡後,這群女真人及其後裔退回長城外,散居在中國東北地區,而滿洲人雖然不完全算是女真人,但也具有部分女真人的血統。
明朝末年,「努爾哈赤」因親人遭明朝軍隊濫殺而起兵反抗明朝時,為了團結東北各部族一起對抗明朝,便將國名定為「後金」,然而,努爾哈赤過世後,他的兒子「皇太極」在抗明事業大致底定時,便將族名改回「滿洲」,國名改為「大清」,這是為什麼呢?原來,他意識到自己的部族有機會統治全中國,就不得不考量到漢人的立場,並認真思考「後金」這個國名是否合適了。因為女真人當年建立的「大金」,曾經在靖康之難時掠奪過不少地方,如果新的王朝仍然沿用「金」這個稱呼,就有可能勾起漢人的回憶,激起漢人的反抗。
那麼,該換什麼名稱才能讓漢人們接受,又不會令自己人感覺到委曲求全呢?對此,皇太極有三典要求:一、名稱最好跟「金」發音類似,不要讓東北各部族覺得成功後的皇太極背叛他;二、最好部首是「水」部的了,因為大明王朝屬於「火德」,如果新王朝是「水德」,就代表能撲滅火德,是順從天命的合法王朝;三、要跟「天」有關,畢竟「明朝」的「明」字都有「日」、「月」加持了,新王朝的名稱可不能輸給明朝才是。
最終皇太極選擇了「清」這個字,因為對漢人來說叫做「大清王朝」,但在女真人聽起來還是叫「大金王朝」。其次,「清」的部首就是水部,完全配合陰陽五行的說法,而且「清」字可與「天」字結合,形成天清日晏、天清氣朗、天清地寧、天清地濁、天清地明等成語,表示「清」可以代表天,比起「明」僅能代表天中的「日、月」還更高一籌。此外,善於農耕的漢人所使用的二十四節氣裡,就有一個節氣名為「清明」,更是把「清」放在「明」之前,因此挑選「清」當作國名,更顯示出「清」在「明」之上的意涵。
總而言之,「大清」這個名稱處處都打算贏過上個王朝「大明」,用以證明自己的統治合法性。在統治策略上,大清帝國除了使用高壓手段外,也避開了大元王朝的統治缺失,並積極攏絡漢人,處定了日後兩百多年的統治基礎。可見,透過吸取以往的失敗教訓,可以讓我們獲得寶貴的成功經驗,這就是我們學習歷史的原因之一,經由探索每個王朝名稱的由來,都能讓我們有如此大的收穫,如果對於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任何事物名稱,也能試著去探尋其命名緣由,相信也會受益良多。有人說:在今日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,要進行研究的難度比過去每個時代都低,這可是個人人都可以透過好問題來進行研究的「大研究時代」,因此,我也期許每個學子都能透過觀察找尋問題,藉由思考進行探索,讓白已獲得穩定的成長與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