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瀚的宇宙中,月球是地球最親密的天體夥伴,而兩大天文奇觀「超級月亮」與「血月」總能吸引目光,激發人們探索宇宙奧祕的好奇心。當月球運行至近地點並適逢滿月之際,我們得以目睹比平常更為壯觀的超級月亮;當地球、太陽與月球排列成一直線,月球進入地球本影區時,則會出現令人驚嘆的血月奇景。錯過2024年的超級月亮也別懊惱,即將於2025年現身的血月,睽違7年再度為台灣夜空帶來難得一見的天文盛宴。
仰望夜空,迷人的繁星與明月總能激起我們對宇宙的無限遐想。尤其是「超級月亮」和「血月」這些特別的天文奇觀,不僅難得一見,還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。
去年10月17日登場的「超級月亮」(supermoon),是2024年最大的滿月,看起來比平時更大、更亮,非常壯觀。而根據台北市立天文館的測算,2025年焦點天象中的「月全食」將於9月8日凌晨發生,屆時將可看到睽違7年的「血月」(blood moon)奇景再度出現於台灣夜空。
由於月球以橢圓形軌道繞地球公轉,所以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會有遠近的差異。其中月球離地球最近的位置稱為「近地點」,離地球最遠的位置則稱為「遠地點」。「超級月亮」是指新月或滿月時,月亮位於近地點附近的現象。若位於近地點時正好出現新月,稱之為「超級新月」;若位於近地點時正好滿月,稱為「超級滿月」。不過超級新月極難觀察,通常只能看到超級滿月。超級滿月的天文學名詞為「近地望」,「近地」是指月球位於近地點,「望」是指農曆十五時,地球位於太陽和月球之間,三者幾乎呈一直線,面向地球的月球正面半球完全被陽光照射並呈現圓盤形,此時人們看到的是「望月」,也就是滿月。超級月亮的相反則是「迷你月亮」(micromoon),指的是當新月或滿月發生在遠地點附近的現象。
欣賞超級月亮無須任何工具,只要找個看得到月亮的地方,以肉眼欣賞即可。與平時的滿月相比,超級月亮看起來更大、更亮,這是因為月亮與地球的距離變短,使得它的直徑看起來增大了,亮度也增強了,但其實月亮本身的大小並沒有改變,只是視覺上比較大。尤其在剛東升或即將西沉時,因為月球接近地面景物而讓人產生的錯覺,會使月亮顯得更為巨大而令人驚嘆!
「血月」這個名字聽起來神祕又可怕,但它其實是「月全食」的俗稱。現代人都知道「月食」是一種天文現象,但古人不明所以,認為是「天狗食月」的結果,所以每逢月食之夜,便會燃放爆竹、敲打鍋盆以製造巨大聲響,希望把天狗嚇跑並把月亮吐出來。此外,由於恐懼心理,月全食出現的血紅色月亮被古人視為不祥之兆。
事實上,月食的成因是當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球之間,三者幾乎成一直線,使月球被地球的陰影(分為本影和半影)覆蓋所致,只要位於地球背向太陽的那個半球(夜半球),均可見到月食。由於覆蓋程度不同,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區會形成「半影月食」,此時月面亮度與平常差異不大,只是比較沒那麼亮,肉眼不太容易察覺;當月球局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時,會造成部分月面沒有陽光的反射而變暗,因而形成「月偏食」;當月球全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,月亮並不會完全消失,只是會呈現暗紅色。至於日食,則是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,三者幾乎呈一直線,太陽的光線被月球全部或部分遮住,因而產生日全食、日偏食或日環食,其可見區域則位於地球面向太陽的那個半球(晝半球)的局部區域。
你可能會好奇,為何月全食的月亮會呈現紅色呢?其實是因為太陽光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,藍色光會被散射掉,但是紅色光會偏折到沒有陽光直照的月球表面,以致月面看起來像血的暗紅色,這也是它之所以被稱為「血月」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