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經常滑社群媒體,看到朋友分享的限動卻感到焦慮,甚至覺得自己的生活平淡無趣?又或者,當手機不在身邊時,會不自覺地感到不安,急於檢查訊息和動態?如果上述情況讓你心有戚戚焉,或許「社群恐慌症」(FOMO)正在悄悄影響你的情緒。要擺脫這種無形的壓力,關鍵在於學會專注當下,將重心回歸於自身,逐步培養健康的心態與平衡的生活方式,才能享受不被數位世界束縛的樂趣。

       當你人在外面,但手機不在身邊,你會不會很慌張,想趕快回家看手機?你有沒有很喜歡發「限動」,而且還會不停地注意誰看過?你是不是一有空,就忙著看朋友們的限動發文?當有人分享他的生活過得比你精彩,你好像會感到焦慮?

       如果符合以上幾個情境,那你可能已經有「社群恐慌症」(Fear of missing out,簡稱「FOMO」)了。「社群恐慌症」又叫做「錯失的恐懼」,簡單來說,就是害怕錯過訊息或別人的話題、擔心被朋友們忽視或邊緣化。這是在現代社會中,青少年群體普遍出現的一種焦慮現象。

       隨著手機的普及使用,現代人和朋友連絡比以前更加容易,但是「社群恐慌」的現象也愈來愈惡化。根據調查顯示,台灣兒童及青少年沉迷社群媒體的情況比其他國家還要嚴重!很多青少年沒滑社群就沒安全感,甚至會害怕錯過各類訊息而反覆查看社群,並增加使用時間。

       當你們花愈多時間在檢查別人的訊息,表示你們愈在意別人有沒有關注你,怕被遺棄的恐慌自然就愈來愈強烈。有學生幾乎每天都在發「限動」,甚至一天發好幾次,內容不外乎是看到了一隻可愛的狗、聽到一首悲傷的歌、吃了一頓難吃的飯,或是自己跳的一支韓國熱舞。也有學生很喜歡上傳自己的畫作,熱愛分享個人成就,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帳號來追蹤;又或者成天都想跟別人說話,有空就傳訊息給朋友們打招呼,「我好無聊~有沒有人要來跟我聊天~」……雖然他們的興趣各不相同,但是都有一個相同的特性,那就是:渴望其他人花時間跟他們互動,即使是不認識的陌生人也可以,只要給一個簡單的「表情符號」,就能讓他們高興很久。

        這就跟吸毒一樣,一旦嘗到甜頭,就會對此上癮;一旦曾經被很多人關注過,之後可能就更渴望跟別人互動,否則內心會感到空虛。但生活不是天天在過年,平淡才是常態啊!有些學生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,便嘗試上傳更有話題的照片或文字,例如:穿著清涼的照片、十八禁話題等,以滿足想被大家追蹤的虛榮,就算是被嘲笑,也因為可以被別人看見而開心。

       另一方面,有的人看著別人的生活比自己還要豐富、追蹤人數比自己還要多、覺得別人都長得比自己漂亮,心裡也會產生「被比下去」的焦慮。不由自主的自卑,讓他們更在乎自己的外表,或更厭惡自己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……。

       這些過度陷入「社群恐慌」的心態,以及被手機控制到產生壓力的情況,都太不健康了!愈是貪心、愈是愛比較,就讓自己愈發不快樂!如此把「自我價值感」全部都建立在網路社交上,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啊!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,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改變吧!